2024-05-14 15:23:20 0
“林深见鹿”来自李白的诗歌《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它的原文是: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然而,现今也有“林深见鹿”用语,通常和“海蓝时见鲸”连用。它们的意思是:走到森林深处方可看见鹿,在海(水)是蓝色之处才可见到鲸鱼。
如今,也常用“林深见鹿”来指要通过努力才可有收获。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这两句话可是火遍了朋友圈和抖音,在各大文艺青年的空间都能看到。但是这并不是现代文艺青年的原创,要说源头,还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出自最伟大的“诗仙”李白之口。李白应该也没有想到,自己一首诗还能引领一千多年后的潮流吧?那李白的诗句原文是什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诗作原文: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此诗作于李白十八、九岁的时候,当时李白隐居在戴天山大明寺中读书,此诗应该就是那期间所作。这首诗也是李白现存较早的诗歌,风格清新,很有年轻人的特点。可以看到,李白的原句是“树深时见鹿”,后来被现代的网友改了一个字,变成了“林深时见鹿”。虽然意思很相似,但是意境是不同的。现代流行的这一句,确实适合文艺青年的想法。但是李白的原诗原句也是值得品读的经典。
诗主要写的是李白寻访山中的一位道士,但是没有遇到,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构成了这首诗的关键。李白笔下的景色是很干净、很细致的,隐隐的犬吠声随着流水声传来,桃花开得繁盛,还沾着几滴露水。走到树林深处,看到野鹿时隐时现,正午的时候来到溪水边,却没有听见寺中的钟声。绿色的野竹划开了云气,瀑布悬挂在碧峰上。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倚靠在松树上,消散愁绪。
题目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可见是李白寻访的过程。但是前六句都是在写景,只有后两句才是回到主题上来,简短抒情。
李白笔下的景致,都是让人流连忘返的。看李白写的景色,我们大致可以想象出他所处的环境,小溪边种满了桃树,桃花开得繁盛,溪水清澈,微风吹来,还能听到远处的几声犬吠。这不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吗?时不时还能看见野鹿出没在树林中,瀑布、野竹,每一种景物都是那么与众不同,结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最美的山间美景图。
最后两句通过问询,得知李白没有寻见道士,只能独自排遣愁绪。可这种惆怅不是那么强烈,表达得轻柔、绵长,就像诗人眼中的美景一般,让人久久不能忘记。其实前面的景色描写,也是为了“不遇”做铺垫,人迹罕至,才能表现出难以遇见,所以没有遇见反倒是显得合理。
这首诗诗风自然,景物描写也很清丽。与李白后期的作品不太一样,李白后期的诗作往往都是充满着豪气和傲气,那是极度的浪漫。也是因为这是李白很早期的作品,个人风格还没有明显表现出来,但是不得不承认,这首诗也是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