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为什么要陷害苏轼,沈括与苏轼有什么恩怨

2024-05-14 15:19:16 0


沈括与苏轼不是仇敌,但两人关系并不好。

沈括与苏轼关系不好的原因始于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沈括发明了什么

当时沈括为变法派成员,但私下与苏轼交好,多有来往。可乌台诗案中沈括非但没有为苏轼开脱,反而捏造事实、添油加醋韦恐苏轼不死。而苏轼平反后他又到苏轼家里探望,有说有笑,跟什么事没有似的。结果就连王安石也看不起沈括,对宋神宗说:“沈括此人两面三刀,不能重用”。

苏轼的结局

宋徽宗即位后,苏轼相继被调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

北归途中,苏轼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今属江苏)逝世,享年六十五岁。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沈括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小时候随父亲四处游历。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被封为扬州司理参军。参与熙宁变法,受到的高度重视,曾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位。元丰三年出知延州,担任鄜延路,驻守边境抵御西夏的跑路护卫,因永乐之战被贬。晚年,他移居居润州(今镇江,江苏),隐居在梦溪园。1095年,绍圣因病去世,享年65岁。

免责声明:历史之家文章收录互联网,如有侵权将立即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