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胡令是谁颁布的,杀胡令的具体内容及其作用

2024-04-22 20:48:53 0


杀胡令

五胡乱华时期,原来居于中国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大举侵入中华大地,大肆的对汉人进行著屠杀和奴役。出于报复,汉人领袖冉闵以扫清中原为号召,扬言要六胡退出中国,否则将把汉人以外的少数民族统统杀绝,这就是有名的《杀胡令》。

冉闵与杀胡令:公元31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大肆的屠虐汉民,视汉人不如犬狗,史书上记载“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入塞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部落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些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

史书记载羯族军队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驱赶的性奴隶和牲畜,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在羯族建立的羯赵政权统治下,曾经建立了雄秦盛汉的汉民族已经到了灭族的边缘。到冉闵灭羯赵的时候,中原汉人大概只剩下400万(西晋人口2000万),冉闵解放邺都后一次解救被掳掠的汉族女子就达二十万。

这些汉族女子是被羯族人当作“双脚羊”来饲养的家畜,随时随地被奸淫,也可能随时随地被宰杀烹食。有五万多少女这时虽被解放,但也无家可归,被冉闵收留。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邺城被占。这五万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恶魔慕容鲜卑的手中。慕容鲜卑奸淫污辱,又把这五万名刚刚脱离羯族魔爪的可怜少女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邺城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出了一位伟大的英雄-冉闵皇帝-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冉闵即皇帝位,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在邺城其颁布了《杀胡令》,仅仅在邺城三天内就杀了胡人二十多万,整个北方地区在响应杀胡令,杀了胡人百余万!!

杀胡令一出,吓的整个北方准备拥挤南下屠戮汉人的胡人们心惊胆战,冉闵皇帝不断的征战屠杀胡人,那些金发碧眼的胡人很多举族搬迁,要跑回西域中亚地区,在搬迁回跑的路上,胡人之间自相残杀,也伤亡了数十万!!

我们详细地讲一讲“杀胡令”的具体内容及其作用。

其实,杀胡令共分为三道条令:

第一,“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无论是统治境内还是境外,只要看见有胡人拿着兵器,一律斩杀。这条法令颁发后,汉人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拿起武器斩杀胡人。最终,面对汉人强势的反击,胡人无力抵抗,只好北逃。

第二,“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这句话的意思是:跟官府有着相同心思的人留下,不同心思的人任由其离开。那么,官府的心思到底是什么呢?怎样才算跟官府有着相同心思呢?对此,法令中并没有明确说明。

第三,“若有汉人斩杀胡人,可以凭此胡人的项上人头获得奖赏。”这条法令出台后,汉人更是肆无忌惮地屠杀胡人,为死去的同胞报仇。根据史书的记载,该法令仅仅出台了一天,上万名胡人就被斩杀于城中。最终,面对汉人几近疯狂的报复,胡人无力抵抗。在这种情况下,胡人只好撤回草原,向北逃亡。

据记载,在回徙草原的路上,人们常常能看到一些重病缠身、饥寒难耐的胡人。当年,进犯中原的胡人将近八成都死在了汉人的报复中,只有两成人保得一命,回到了草原。

那么,“杀胡令”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大量胡人被杀害,羯族、匈奴和羌等少数民族险些被灭族。根据统计,有几百万胡人平民和士兵死于杀胡令中。其中,羯族被屠杀的程度最高,几乎遭遇了灭族之灾。同时,曾经称霸一时的五胡十六国被灭,实力大大倒退,不复以往的风光,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其次,这一命令更是加深了汉族与其它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经历了这次屠杀行动以后,汉族与其它民族之间形成了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从此以后,中原王朝将北方游牧民族视为政治威胁,并一度企图彻底铲除他们。

再者,也拯救了上百万名汉人的性命。杀胡令的出现使得胡人有所忌惮,不敢再肆意残害汉人了,由此,拯救了百万汉人的性命,使他们免于一难。

最后,就是新王朝的建立。借着汉人对胡人的仇视和屠杀,冉闵自立为帝,定都邺城,国号大魏,史称冉魏。不久之后,胡人部落相互联盟,共同抗击冉魏。但是,因为冉闵精通兵法,使得胡人屡屡战败。对此,冉闵有些得意自满。

其军师曾劝谏他不要恋战速战速决,可是,冉闵却觉得,自己的实力已经能与胡人相比了,所以,他并没有采纳军师的意见。最后,冉魏兵败,王朝覆灭。

可以说,冉魏政权的骤兴骤灭,也让之后的北方胡族政权提高了对汉人将领的警惕之心。后来,除了后燕大臣冯跋发动政变消灭已经退回辽东的慕容氏政权建立北燕朝廷之外,在整整的一百多年的战乱里,再也没有一个汉人统帅能够在胡族政权里掌控一支军队像冉闵一样在中原风起云涌。

参考资料:

【《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魏书·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十六国春秋别本·卷二·后赵录》】

免责声明:历史之家文章收录互联网,如有侵权将立即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