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15:10:00 0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被众人所了解的一个乱世,其蜀汉的衰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都是因为夷陵之战,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刘备为何发动夷陵之战,最终惨败的原因有哪些?他若不攻打孙吴,是否可以笑到最后?
刘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会选人,也会用人,成就了他的功业。但他指挥的夷陵一战,让蜀国就此走向没路,让人叹息不已!
刘备的才能在他的哭笑之间体现,能谦让也能以礼待人。让张飞、关羽跟随他左右,忠心不移。三顾茅庐成为历史美谈,诸葛亮等大才铁心为他出谋划策,赵云、马超、黄忠等历史英雄人物成为他的得力干将。
因为他善于选人,也善于用人。就有这样一大帮铁心跟随的粉丝,让他在创业阶段,如鱼得水。多次于危难之时得到救助,在迷茫之际有人帮他指点迷津,在犹豫不决之节点有人帮他一锤定音。
虽然他自称皇叔,其实,他也算一介布衣。正是他会笼络人才,集大伙的智慧和才干,让他建立了蜀国,名留千古。
但是决定蜀国的国运的夷陵之战,成为了他一生最大的败笔。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这一年注定是关羽不平凡的一年。八月份的时候这才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威震华夏,到了年末情势却急转直下,既败走麦城,又被俘身死。这一切变化来的太快了,不仅我们接受不了,刘备更接受不了。“食则同器寝则同床”的好兄弟被杀,头颅还被孙权砍下最为礼物送给曹操,刘备当然怒发冲冠,出动精兵要攻打东吴。
战略目标错误
对于刘备的出师,蜀汉的朝堂中也有一部分人跟着头脑发热、起哄要兴兵伐吴。连诸葛亮这个时候都不太方便出来劝谏,而赵云站了出来:“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赵云的一番话点到了要害,从蜀汉建国的初衷来讲,目标是消灭曹操,兴复汉室,这也是刘备之所有会受到如此之多能臣武将支持的原因。老百姓对于汉室仍然心存思念,而曹氏篡汉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放着首要目标不打,去攻打一个吴国,必然失了民意。所以说这场战争可以说是师出无名,况且失荆州,败走麦城,关羽身死,这一连串的事故极大部分原因是关羽刚愎自用,轻敌大意所造成。但是正在气头上的刘备看不清,看得清的诸葛亮也不太敢出来劝阻,刘备又对真正站出来反对的赵云置之不理,因为关羽是他情同手足的兄弟。
不懂见好就收,演化成持久战
对于来势汹汹的刘备,陆逊先是战略性后撤,让出峡口地区,以至于刘备接连破城。然后陆逊又集结五万大军,背靠身后的江汉平原,直接将刘备大军堵在了三峡口。只要去三峡实地考察,就可知此处峡江深浚,水流湍急,江面辽阔。这样双方各自集结大军的对峙一旦长期化,在山地扎营蜀军的后勤压力、将士疲劳度上升程度,肯定要远超过主场作战、背靠鱼米之乡的吴军。孙子兵法云:“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进攻的一方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拿下敌方,这才是上上之策,否则一旦陷入了持久战,那么进攻方就难以取胜。战争一开始,刘备已经拿到了很多的成果,但是一心只为关羽报仇的他,如果没攻到建业,拿下孙权的首级,刘备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也正是因为这种情绪,让刘备不懂得见好就收,仍然坚持孤军深入,以至于在猇亭与陆逊打起来持久战。
密林扎寨,火烧连营
或许是怒气腾腾的情绪让刘备失去了应有的军事家的理智,他的军队已经深入东吴领地二三百里了,而东吴的大都督陆逊此时也不再打算撤退了,而是扼守要地、坚不出战。无可奈何的刘备居然在数百里的密林地带扎起了几十个营寨。大家都知道“火攻”这一计谋在赤壁之战中运用得完美无瑕,而刘备没有想到吗?是的,因为他正在气头上!此时正值盛夏,天气酷热难当,而仗又打不起来,就只能这样干耗着,这对于远道而来的蜀军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开始军心涣散。终于,破绽被陆逊看到了,他给每个东吴士兵一人一把火,开始大举反攻,把刘备的军队烧了个片甲不留,几十个营寨都付之一炬,状况之惨烈简直无以复加,而且这一把火,也把蜀国的生力军给烧没了,导致蜀国国力开始往衰弱的方向发展。
刘备这一仗打的十分不理智,也没打出来他原有的军事家的才能,甚至把蜀汉的元气给打没了。我们都知道,意气用事不管在什么场合下,都对事情没有任何的帮助,更何况这是在打仗,也是犯了兵家之大忌。
上面说了夷陵之战目标的完成情况,现在来看看刘备不发动夷陵之战的结果:
1、刘备会被认指责虚伪,有始无终,刘备仁义的形象受到损害。这对刘备在招揽人才方面造成一定的障碍。但对于已经称帝的刘备来说,这点损害还是可以承受的。
再说刘备要为关羽报仇,不一定要发动战争,通过战争威胁来达到为关羽报仇,虽然没有战争效果那么明显,但至少能够进行止损。
2、蜀汉攻取关中更轻松实现。诸葛亮在刘备死后5年开始北伐,也就是说蜀汉5年的休养生息,即具备了北伐的势力。如果刘备不攻打东吴,那么从刘备攻打孙吴的221年开始算,5年之后即226年就开始北伐夺取关中。
在时间提前3年、刘备为主帅、诸葛亮为军师、魏延为前将军的培植下,蜀汉夺取关中的成功率至少达到75%。刘备这个皇叔的名声,可以让很多关中人归顺于他。这是刘备的声望优势。
3、蜀汉和东吴不会保持长久的联盟关系,三国之间的合纵关系必定更多变,孙吴将成为蜀汉和曹魏共同争夺的对象。没有夷陵之战蜀汉打出的国威让孙吴心服口服,东吴肯定要攻打蜀汉的蜀地,尤其是蜀汉夺取关中之后。
蜀汉如果夺取了关中,蜀汉和孙吴的关系将迎来彻底的转变,二国不可能保持联盟——秦国如何一统、刘邦如何一统,史书记录得清清楚楚,孙吴的大臣一定看得出蜀汉夺取关中对于他们的威胁性。
4、蜀汉的人才储备更良好。夷陵之战蜀汉损失了很多优秀的将领,如:张飞、冯习、张南、傅彤、程几、马良、沙摩柯、王甫、黄权(投魏)、庞林(投魏)、杜路(投吴)、刘宁(投吴)、这些人完全可以在5年后的北伐夺取关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更大的功勋。如张飞,完全可以替代关羽,从上庸借地襄樊攻打魏国的南阳,如隆中对所规划的一样。
5、刘备如果多活几年,刘禅就能得到更多的治理经验和建立威望的时间和空间,就不会出现诸葛亮死后,刘禅依然无力主导蜀汉的局面。
刘备攻打孙吴,打出了一个长期的盟友,但也加大了蜀汉夺取关中的难度。蜀汉不攻打孙吴,可以更轻松夺取关中,但孙吴会更加善变。因为蜀汉和曹魏不会联盟,否则将会威胁它们的正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