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14:52:45 0
似乎很多网友会询问,董小宛与董鄂妃是否是同一个人,其实他们并非同一人。董小宛是“秦淮八艳”之一,而董鄂妃是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两人身份完全不同。喜欢看清宫剧的朋友肯定多多少少对董鄂妃有一定了解,她和顺治帝的爱情故事非常出名。只是有关董鄂妃的身世还有一些不太确定的地方,把她当成董小宛是一种误解,其实这种说法很容易就能澄清。
在民间,有关清顺治皇帝与爱妃董鄂氏的传闻比较多,沸沸扬扬的传奇更是让董鄂氏处于迷雾之中。传闻越演越离奇,故事越生动也就离历史真相更远。
民间传播最盛的无非就是:董鄂氏就是明末的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
据传说:董小宛原本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的宠妾,明末弘光年间,清军下江南,董小宛被掠入京城,入宫后深得顺治皇的宠爱,赐姓董鄂氏,由贤妃又晋封为皇贵妃。
冒辟疆痛失爱妾,四下打探其下落,知被掠入皇宫,成了贵妃,不敢声张,便写下了《影梅庵忆语》,寄托哀思等等,并且顺治把这董小宛当宝贝,死后追封为皇后,整日相思,神思恍惚,面对人去楼空,是看美人不爱江山,竟然去了五台山,遁入空门,出家当了和尚,还有宫词为证:
遥看千里草芊绵,青鸟亲衔阿母笺。庆得大家成佛去,五台冰藕大如船。
这传奇,曲折动人,让人怀疑人生,这董鄂氏该是怎样的人间尤物呀?
留意史料,这顺治与董鄂妃,绝对不是文人妙笔生花中的董小宛变成董鄂妃。
董小宛,姓董名白,字小宛,别号青莲,名满江南的妓女,据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中说,生于启四年,十九岁嫁给江南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冒辟疆)之一的冒辟疆为妾,于顺治八年去世。
董小宛比顺治大了十五岁,纵使董小宛真的被清军掠入京城,送入后宫。按照冒辟疆所说顺治八年去世那年,是被虏掠被送入宫中,刚刚十三岁左右的顺治帝福临怎么可能爱上已经二十八岁的半老徐娘董小宛,所以董小宛是董鄂妃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董鄂妃,出自满洲大部董鄂部,又称东果部,据说是北宋英宗儿子越王赵偲之裔,北宋亡国,满族人的先祖女真人把宋室皇族尽迁到女真人兴起的地方,越王赵偲后人以所居董鄂为氏。
董鄂部,位于鸭绿江支流佟佳江及其南岸诸支流一带,是女真人一个部落,支系共有二十三支。
董鄂妃的曾祖父鲁克素,本名伦布,与堂兄弟何和理率董鄂部归顺清太祖努尔哈赤,赐名为鲁克素,隶属满洲正白旗。
董鄂妃的祖父叫锡罕,为大清建国立下汗马战功,战死沙场。其父鄂硕,是锡罕的次子,因功从世袭三等轻车都尉晋升为三等子,随大清部队从关外到关内,从潼关到苏杭,转战大半个中囯,屡建战功。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鄂硕擢升为正二品护军统领。
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成为内大臣,已经年过半百的鄂硕迎娶了刚刚十五六岁的宗室之女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玄孙女,禇英的曾孙女,杜度的孙女,穆尔祜的女儿),可见当时鄂硕多么风光显赫,深得顺治的信任。
也就是这一年(顺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他的女儿董鄂氏被顺治封为贤妃,刚刚一个月,顺治以董鄂氏“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晋封为皇贵妃,并且于当年十二月初六日,为董鄂氏举行了隆重的册妃大典,大赦天下,这在满清近三百年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能够享受如此的待遇,表明顺治无比地宠爱她。
对于这个董鄂妃如何进宫,也是一个谜团。
她入宫时已经十八岁,按照惯例,女孩十四五就已经嫁人,十八岁在当时已经是大龄了。据清初经常出入宫禁的传教士汤若望记载:董鄂氏原来是一位满洲贵族的妻子,不知因为什么,这位贵族被顺治虐待而死。而这位贵族就是顺治的异母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他是在董鄂氏入宫前一个月去世的。
由之,这顺治应该是最先在其弟襄王府上见到董鄂氏,便被董鄂氏的美貌所吸引,于是,顺治与董鄂氏二人发生了些许关系,被博穆博果尔发现,斥责了董鄂氏,顺治听说后,打了博穆博果尔一个耳光,博穆博果尔怨恨忧愤成疾而死。
这记载也耐人寻味,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只有天知道,说来这个博果博果乐是清太宗第十一子,生母是西宫懿靖大贵妃,顺治十二年二月封和硕襄亲王。皇太极儿子中能够封亲王的仅有长子豪格、五子硕塞与博果博果尔。而豪格与硕塞都是战功赫赫逐步升为亲王的,博果博果尔没有一点功勋,一跃成为亲王时刚十五岁,这其中有许多微妙的政治原因。
对于顺治兄纳弟妇,被人鄙视,就满族婚俗而言,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说来这个顺治六岁就当了皇帝,十四岁,就娶了第一位皇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顺治的母亲孝庄就出于这一家族),这位皇后聪明又美丽,但性格豪爽好动,又崇尚奢华,据说更重要的是妒火旺盛,多次与顺治发生冲突,两年后顺治坚决废了这位皇后,很快又迎娶了同样出自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据说这位新皇后一不懂礼数,二不够温柔,让顺治十分不喜欢。
而这位董鄂氏温柔体贴,颇得顺治的欢心。顺治想废掉第二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立董鄂氏为后,遭到孝庄太后和大臣的反对,只好作罢。
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董鄂氏给顺治生了一个儿子,两个人都高兴的不得了,然而乐极生悲,三个月后,孩子夭折了,令顺治与董鄂氏都陷入巨大的失子哀痛之中。
时光流逝,一转眼到了顺治十七年七月,顺治深爱的董鄂染病去世了。
顺治伤心至极,让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鄂氏传,加封董鄂氏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亲自书写《行状》记述董鄂氏的为人:
董鄂氏娴静、循礼,对皇太后(孝庄)极为孝敬,周心侍奉。对我关怀体贴,无微不至。她每天早晚照料我的起居、饮食,我每次从宫外回来,都是迎候殿阁,问寒问暖。看到我稍有不适,便关切询问那里不舒服,是不是劳累疲倦了,并且亲自下厨为我准备饭菜,亲自端到我的面前。我要同她共同用餐,她总是婉言谢绝。
每当顺治批阅文件到深夜,董鄂氏一直在一边静静地坐着陪着他,有时各部按例呈上的奏章,顺治不想看,搁置到一边,董鄂氏就劝顺治:“此虽奉行成法,安知无当更张,或有他故?奈何忽之!”
有时顺治让董鄂氏与他一起批阅,董鄂氏总是以后妃不能干政拒绝。
当上朝时有大臣令顺治不高兴,董鄂氏就让他心平气和,明辨是非。看到顺治有时不想上朝,就劝他不能倦勤怠政。
每次顺治与董鄂谈论纪典中的章句,董鄂氏都十分高兴;有时顺治骑马狩猎,董鄂氏说:“不要以万邦仰庇之身,轻于驰骤。”
顺治有时不顺心,对董鄂氏发脾气,她都能忍让,并且有时间就读书练书法,顺治崇尚禅学,董鄂氏便随他参禅究义。
董鄂氏在顺治心目中就是“仙女”一般的存在,至善至美,淑贤又温柔,娴静又温馨,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对顺治体贴关爱,无微不至,这份深爱与温情,令顺治刻骨铭心。
董鄂氏去世,令顺治痛不欲生,五天没有上朝,天天守护在灵前,几次哭昏过去,一个痴情的男人呀(据说顺治确实萌生过出家的念头)。
董鄂氏的去世,让顺治从痛苦中难以自拨,身体状况很糟,又不幸染上了天花(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时值顺治十七年年底,转年的正月初七,顺治便离开了人间。
有关顺治与董鄂氏,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也生出许多疑问?岁月封存了许多真相,董鄂妃之谜?顺治出家之谜?至今人们争论不休,百姓评说,史家演绎,时光里醒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