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15:27:08 0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它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生活中,退避三舍经常被用到,但是你是否了解这个成语的来历,以及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对此,就由小编为大家解惑。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重耳,退避的对象是楚成王。成语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出自春秋时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后成为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逃亡在楚国时,楚成王收纳了他,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就“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一舍是多少公里:一舍在春秋时是30里,三舍就是90里,退避三舍意思是晋楚交兵的话,重耳承诺晋兵先退90里,以报答楚成王的收留之恩。
一般来说,中国的成语都是来自一些历史典故,而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来源的就是左传中,故事的主角则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就是当初的重耳,他的父亲是晋献公,据说当时晋献公听信了一些诽谤太子的流言,就把太子杀了,后来他又怀疑重耳有夺王位的嫌疑。
当重耳听到这样的消息后,害怕父亲真会找上自己,就赶紧出逃,出去寻找活路。自从重耳离开晋国后,他在外面漂泊了19个年,这期间他曾经去过楚国,当时的楚王,也就是楚成王很热情的招待了他,而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段时间。
有一天,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正喝的高兴的时候,楚成王对重耳说,你是晋国王子,迟早有一天会回到自己的国家,那么如果有一天你回到国家,并手握重权,你会怎样报答我呢?对此,重耳回答说,楚王你肯定在开玩笑,楚国这么多美女,这么好的生活,基本上晋国有的楚国都有,晋国没有的楚国也有,我实在想不出来有什么东西可以报答给你。
但楚成王并不这么认为,他当时就对重耳说:“话不能这样说,因为你在危难的时候我收留了你,你肯定要表示一下回报我。”当时重耳回复到,如果他真的回到晋国手握大权之后,日后如果楚国和晋国发生战争了,我会退避三舍,意思就是向后退90里,当做是当初收留之恩的回报。
小结:以上就是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而在后来,重耳确实回到了晋国,并且成了晋国君王。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晋国和楚国真的发生了战斗,在战斗中,重耳先是主动退避三舍,之后伺机而战,和秦、齐、宋的军队会合,划分优势兵力,针对地方,最后各个击破,战胜了强大的楚国,重耳后来更是成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