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15:20:34 0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比喻一个人平时默默无闻,声名不显,却突然一下子做出十分骄人的成绩,它常与“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连用,这个成语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来自楚庄王,另一说来自齐威王。
据《韩非子·喻老》记载,春秋时楚庄王熊旅自从登基以后,三年过去了,却一直不理朝政,整天在后宫同妃嫔弄臣喝酒取乐。
一天,右司马伍举来到楚王后宫,对楚庄王说:“有一只大鸟落在南方的阜山上,整整三年过去了,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默默无语,这是只什么鸟呢?”
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它虽然还没飞,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一鸣必会惊人。你放心,我知道了。”
又经过半年,楚庄王亲理政事,诛奸臣,亲贤臣,修兵革,楚国上下焕然一新,后来楚庄王大败齐军,战胜晋军,汇合诸侯,称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这是关于成语“一鸣惊人”最早的记载, 在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也有成语“一鸣惊人”的记载,同样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不过故事的主人公却是战国时期的齐威王。
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问政事,上行下效,文武百官大都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于累卵。
淳于髡于是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已经过了三年了,不飞又不叫,大王,您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
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
齐威王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大败敌军,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齐国土地归还给了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