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吗,出自哪里

2024-04-22 20:55:20 0


“棍棒底下出孝子”原本的含义是要大人们对孩子严以管教,孩子不打不成器,只有打了才能够成才。一直以来这句话都作为大人们教育孩子的口头禅,但其实这句话其实是错误的,这种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不可弥补的伤害。

其实哪怕在古时候家长教育孩子也是有一系列的家法存在的,孩子犯了家法之后才会被用棍棒教育。但是现在我们随着社会的进步,根本就没有了家法这种存在,完全便是因为家长的一面支持来教育孩子,这样对孩子来说其实是非常不公平的。在教育孩子中并不是说不能打不能骂,但是要用对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打骂。

棍棒底下出孝子

但是首先要确定这句话是从哪里来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出自韩非子名言“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他的话经过历史的演变和传承,形成了现在的说法。他的理论还吸收了他的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几乎就意味着大部分人都是“刁民”,所以要用法律约束。认为刑法是一种爱人民的表现。

棍棒底下出孝子

那儒家思想是不是这么认为的呢?《论语》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孔子说,领导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如果是由一种政治制度来领导,那么就由法治来管理,这样每个人都不会违法,如果他违法就惩罚他。但是用它来管人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逃避,钻法律的空子。而且,他会逃避责任,逃避法律,逃避惩罚,之后还会沾沾自喜。但同时也提出了纯用法治国的弊端,人民会“无耻”。从这里可以看出,用棍子教育一个孩子是不可能的。他以后犯了错,背着你,躲过了你的惩罚。相反,他会沾沾自喜,然后再犯错误。

棍棒底下出孝子

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教育孩子需要德治和法治,先要德治,要用法治作为最后的手段,而不是一直挥舞大棒,法治到底。

免责声明:历史之家文章收录互联网,如有侵权将立即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