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15:16:01 0
说到这个张邦昌,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人在北宋是丞相,但是最后因为随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国,请求割地赔款求和,力主议和。最后还是因为被判了叛国罪名赐死。那么张邦昌真的是卖国贼吗?历史上张邦昌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首先说说卖国求荣的骂名,这就得从张邦昌和的关系开始说起,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原因之一就是不得不谈的党争,而张邦昌当时是属于王党,即的党羽,这个掌权时在徽宗立嗣的问题上就坚决不支持立钦宗,所以说钦宗即位后大肆打击王党,张邦昌也没做过太出格的事,没有太多的把柄,并未受到太大的波及,但这也难以掩盖钦宗对他的戒心。卖国求荣者那必是在外出卖国利益,在内蒙骗君上,一般都是皇帝的宠臣,但张邦昌不是,在第一次受命前去金营议和期间,竟然发生过宋军突袭金营的事情,可见钦宗并不把张邦昌的性命放在心上,何来的宠臣之说。
其另外一个被诟病的是主张和金人议和,其实战与和都是解决当时事端的方法,不能说是议和就是卖国,主要是受后来靖康之变和抗金给世人的影响,给百姓的感觉就是,大宋有军事实力和金人一战,再者北宋因此灭亡,总得找个替罪羊,张邦昌的人物特性恰好符合一个替罪羊的所有条件。
张邦昌最大的污名是来自其被金人扶持为楚帝事件,这里要澄清的是,张邦昌开始并未接受金人的给予的皇帝位,最后是金人以屠城向要挟才被迫同意的,其在位期间,不称朕,不在皇帝宫殿办公,不临幸后宫,所发政令不称圣旨,所坐之位不朝正南...这一切是一个卖国求荣大汉奸能做出来的吗,金人退却后,他迎回元祐皇后垂帘听政,大多时间,他和百官是平级关系,最终将政权通过元祐皇后交于。
可悲的是,宋高宗即位后,为抗击金人,重振朝纲,启用等主战派,一上任就开始弹劾张邦昌,向来也是南宋的国人不愿接受他,毕竟北宋灭亡这口大黑锅在哪个时代,张邦昌是背定了,加之萦绕一生的难言之事,就是其皇位不正,为了巩固其地位,对也要进行丑化,减弱他在民间的影响力。
张邦昌(1081年-1127年),北宋末大臣。字子能,永静军东光张家湾人(今河北省阜城县大龙湾)。进士出身,徽宗、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金兵围开封时,他力主议和,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国,请求割地赔款以议和。归宋后,任河北路割地使。
张邦昌,进士出身,徽宗、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金兵围开封时,他力主议和,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国,请求割地赔款以议和。归宋后,任河北路割地使。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及皇族470多人,及文武百官2000多人北归,又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二月向张邦昌宣读册文:“太宰张邦昌,天毓疏通,神姿睿哲,处位着忠良之誉,居家闻孝友之名,实天命之有归,乃人情之所傒,择其贤者,非子而谁?是用册命尔为皇帝,国号大楚,都于金陵(今南京市)。自黄河以外,除西夏封圻,疆场仍旧。世辅王室,永作藩臣。”三月初一张邦昌前往尚书省,金人警告他,到了初七,再不登基就杀大臣,纵兵血洗汴京城。于是张邦昌做了32天的皇帝。史称“靖康之变”。
后金国退兵之后,张邦昌脱下帝袍,去除帝号,他不在正殿办公,不自称朕,可谓行规步距,小心谨慎之至,恐赵氏回朝之后,降其罪责,最后迎元祐皇后孟氏入居延福宫,封郡王。后来南下归德(今河南商丘),见康王后“伏地恸哭请死”,谓“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
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年号建炎,封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又擢为太傅。有人告发张邦昌在皇宫玷污宫人,宰相李纲力主严惩,建炎元年六月(1127年7月),被贬至潭州“安置”,“令监司守臣常切觉察”,饮食起居都要向尚书省报告。不久金兵又以张邦昌被废来犯。同年九月南宋下诏将张邦昌赐死,并诛王时雍,殿中侍御史马伸前来长沙执行。
张邦昌读罢诏书,“徘徊退避,不忍自尽”,执行官逼他就死,最后登上潭州城内天宁寺的平楚楼,仰天长叹数声,自缢身亡。不久,书写张邦昌三字以示臣的宋齐愈被腰斩,王时雍被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