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15:08:25 0
1895年-1974年
中文名:傅作义
别 名:傅宜生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省荣河县(今山西省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
出生日期:1895年6月27日
逝世日期:1974年4月19日
职 业:军人
毕业院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5年)
信 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促成北平(北京)和平解放
解放后担任水利部长二十二年
绥远抗日
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军 衔: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傅作义(1895.6.27~1974.4.19),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字宜生。山西荣河安昌村(今属临猗)人。1910年(清宣统二年)考入太原陆军小学堂。次年参加辛亥太原起义,任学生军排长,在娘子关等地与清军作战。1912年被保送北京第一陆军中学堂。1915年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8年毕业,回山西在晋军服役,因治军有方,由排长递升至师长。1927年率第4师参加对奉军作战,10月乘虚袭占涿州(今属河北)后,孤军苦守三月余,以不足万人之师,抗击数倍于己之兵力,采用在城墙内外挖掘壕沟阻敌攻城、主动出击等办法,打退奉军多次进攻,终因粮尽援绝,于次年1月撤出涿城,接受奉军改编。傅作义因拒绝张作霖委任,被软禁于保定张学良指挥部,5月初出逃至天津。第二期北伐击败奉军后,任第三集团军第5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1930年蒋冯阎战争期间,任第3方面军(阎锡山军)第2路军指挥官,率部在津浦铁路(天津—浦口)沿线与蒋军作战。阎军战败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收编。1931年任第35军军长兼绥远省政府主席。
“九一八事变”后,通电坚决抗日。1933年所部编为第7军团,任总指挥,率部在河北密云、怀柔(今均属北京)一线参加长城抗战,施近战、夜战、白刃战,给日军以打击。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指挥绥远抗战,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出其不意等战法奇袭日伪军,获百灵庙大捷,收复失地。抗日战争期间,相继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兼第35军军长、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所部转战晋、冀、察、绥等省,先后参加南口张家口战役、忻口会战、太原保卫战诸役。还灵活运用阻击、偷袭等战法打击日军有生力量,取得包头、绥西、五原等战役的胜利(见绥西作战)。1941年初,提出民养军、军助民、军民合作发展粮食生产的具体措施,解决军民食粮问题。
抗战胜利后,任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华北“剿总”总司令,执行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今北京)的条件率部起义,对完整地保留文化古都作出重大贡献。随后,又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和邓宝珊促成绥远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绥远军政委员会主席、绥远军区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