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15:03:14 0
《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让许多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历史背景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天夜读史书就来和大家聊聊《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男二号”李必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物。
李必的历史人物原型叫李泌(《长安十二时辰》原著中的名字即为李泌),他自幼酷爱文学,幼年时期就已粗通黄老、列庄学说。七岁那一年,李泌得到唐玄宗的召见,他当场作赋获得唐玄宗的高度赞赏。自此,李泌成为了世人皆知的神童。值得一提的是,李泌祖上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与李唐皇室的祖上李虎是同事,所以李泌从小成名,除了颖悟绝伦外,优越的家庭背景也是重要原因。
《长安十二时辰》故事背景发生在天宝三载(744年),李必作为皇太子李亨的心腹负责彻查长安城中的一桩惊天大案。然而,历史上真实的李泌在这个时期正隐居山中修道和研究神仙不死之术,所以不可能有时间跑长安去破案。
李泌的政治生涯颇富传奇色彩,他于天宝十载(751年)被唐玄宗召入宫中,授予待诏翰林之职,侍奉皇太子李亨。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李泌开始成为了李亨的心腹。当时唐玄宗非常宠信宰相杨国忠和节度使安禄山,可李泌认为这两个都是小人,所以故意写诗讥讽。结果他遭到杨国忠的报复,李泌被迫下野,“乃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肃宗很快就将李泌召至身边,寻求帮助。李泌迅速对天下大势作出分析,并指出成败的关键所在。肃宗深知李泌的才能,所以想要给他授予高官厚禄,可李泌坚决推辞,最后只是以顾问身份随从肃宗身边。
不过,李泌虽然没有接受正式职务,但他的影响力却非常大,“将相迁除,皆与泌参议,权逾宰相”。与许多人一心求官所不同的是,李泌追求的是洒脱、快意的人生。他在朝廷中虽然深受肃宗信任,但却与权宦李辅国有很深的矛盾,所以当“安史之乱”平叛大局已定后,他主动要求离开权力的中心,遁入衡山修道。
唐肃宗去世后,广平王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代宗早年曾得到李泌的特别保护,因此在他即位后就再度将李泌召回宫中,授予翰林学士之职。李泌为人清高,不屑与当时那些趋炎附势的大臣为伍,所以他又很快得罪了当权的宰相元载。在元载的“小动作”迫害下,李泌被贬至地方供职。
李泌非常信奉道教,平生很喜欢与同道中人大谈神仙之道,所以一些传统儒家士大夫对李泌的评价不高(泌有谋略,而好谈神仙怪诞,故为世所轻)。可事实上,李泌是一位真正能干和富有想象力的政治家,他的能力被世人所严重低估。李泌在皇帝身边的时候,提出的各项建议往往能起到一针见血的作用。而在地方就职期间,他的政绩也备受赞誉,从民生到军事领域都有突出贡献。
唐代宗去世后,唐德宗即位。德宗在做太子时就是李泌的学生,因此他比自己的父亲、祖父都更加信任李泌。所以李泌又一次得到了重用。当时李泌已经历仕四位皇帝又备三朝顾问,是朝廷中绝对的元老级人物了,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在朝中堪称首屈一指。贞元三年(787年),李泌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成为大唐的宰相。
李泌担任宰相期间政绩非常突出。比如在他的主持下,唐朝重新与回纥结盟,稳定了西北边界的局势;他主张大建营田,以节约边防军费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他安排新设置一个武宁镇来加强汴渠的安全措施,为防备割据山东的平卢镇独立打造了第一道防线……种种迹象表面,李泌的这些施政方法是卓有成效的,唯一的遗憾就是李泌无法将这些政策延续下去,因为在历经四朝之后,他的人生也即将走到尽头。而李泌从来不培植政治党羽的个性也使他的政治影响力在他身后迅速褪去。
贞元五年(789年)三月二日,李泌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后世有部分史学家认为李泌有再造大唐之功,夜读史书认为此言毫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