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见程颐于洛阳的故事,程颐是哪朝人?

2024-05-14 15:01:30 0


程颐简介

程颐是湖北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还没到双十年华他就敢以布衣的身份给皇帝上书,足见他的雄心壮志。他二十四岁的时候就到北宋最高学府念书,写得文章常常受到老师的赞赏。他给皇帝上书指出了朝廷的危机并给出了他自己的建议,这样一来,他的名声就更大了。

程颐图像

程颐图像

程颐没有考中进士,他出生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有庇荫子孙的特权,可以推荐考不上科举的后代入朝为官。但是程颐常常把这个机会让给家族中其他子弟,他专心于讲学,一讲就讲了二十年。王安石变法失败,程颐被授为崇政殿说书,责任是教皇帝读书。之所以那些权臣选择他为皇帝教书,就是希望他能够改变皇帝承自先帝的改革意愿。 他在当老师之前曾经给皇帝写过奏章,认为皇帝应该注重德行,要亲近贤臣。他还提出应该让给皇帝讲书的人坐着讲,以此表现皇帝尊师爱道。在程颐简介中,不仅只有他得势的一面,他也曾遭受打击。

在正式成为帝师后,他常常借着授课的机会在皇帝面前分析政局。他这样做的好处是他的名声越来越盛,来找他授课的人越来越多。但坏处就是引起了朝臣的不满,纷纷要求他回乡。以苏东坡为首的蜀派常常攻击以他为首的洛派,这引起了朝局动荡。在这种压力下,程颐不得不辞职。在公元1088年他基本上脱离了政治。

后来新党执政,他被划为反对派,皇帝下令烧掉他所有的书作,在这种打击下,他很快就因病去世了。他的学生们还不敢给他送葬,所以在他的墓碑上只留了四个人的祭文。关于程颐简介就是这些内容。

杨时见程颐于洛

杨时见程颐于洛阳讲得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程颐是北宋的大教育家,自幼非常聪明,还当过帝师,慕名来求教的人很多。杨时是剑南人,小的时候据非常善于写文章,后来他考中进士当官了。那时,程颐讲授儒家的学术精要,洛阳的学生都过去拜他为师。杨时正好调去做官错过了这个机会。

杨时见程颐于洛图片

杨时见程颐于洛图片

后来杨时拜程颐哥哥为师,两人的关系非常好。就这样过了四年,程颐哥哥去世了,杨时还专门为他设立灵堂。杨时为了再学习,决定到洛阳去拜程颐为师。他拉了个朋友一起去拜访,但程颐正好在睡午觉,两人不便打扰他。大雪不期而至,为了能在程颐醒后第一时间见到他,他们二人就没有离去。他们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不说一句话,就这样等了大半天程颐才睡醒。程颐看着这两人吃了一惊,原来雪已经下了很久,门口的雪已经积了到了人的膝盖 ,两人完全变成了雪人。可是两人冒着雪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等待还是没有半点不耐烦。后人把杨时见程颐于洛阳的故事总结出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意思就是心志坚定地向老师虚心求教。

这个故事的版本有很多,有些人认为当时杨时与朋友不是立在门外而是在屋檐下等待程颐苏醒。他们的观点是现代人望文生义,为了让这个故事更动人,就说杨时与好友是在大雪中等待,忽视了事实的真相。

程颐名言

程颐是个大教育家,说过的名言不计其数。程颐名言中有句关于学习的,大意是一个人想要变得更好就不能停止学习,想要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就要拒绝画地为牢,要坚决反对骄傲自满,要绝对舍弃自暴自弃的自我认知。这句话在后世经常被用来教导学生。

程颐画像

程颐画像

当然他所说的关于学习的名言远不止这一句。他还说,读书的人要讲究实事求是,不要太虚荣。如果脑子里出现了虚荣的念头就会失去自己的原则。他还认为读书重在积累,同时他也提出不能变成书的奴隶,要有质疑权威的勇气。他还给学生们的读书方法给出了建议,这个没有窍门,知错就改就行。在说话方面,他认为话最好说得含蓄又有深意,即能让对方不难看就能让他明白自己真正的意思。

以上是程颐名言中关于学习的部分,他在做人的品德上也留下了不少名句。他认为一个人最好能说话谨慎。如果一个人心里有主见的话,他就不会被外界诱惑。在信用方面,他说对自己不诚实是欺骗自己的内心,这是放弃自己的行为,与人交往的时候不诚实不仅是道德沦丧的表现,也会增加彼此间的怨恨。程颐崇尚君子的所做所为,认为君子问心无愧,所以内心常常能够感到愉悦,而小人的思想被贪婪奴役,所以内心会有很多忧愁。

在他的名言中也出现了宿命论,他认为良知是天生的,是一种本能,是不能通过教育更改的。

免责声明:历史之家文章收录互联网,如有侵权将立即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