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巨力集团是怎么发家的

2024-05-14 15:36:37 0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 创业40年的发展之路

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有一对家喻户晓的双胞胎。他们弟兄二人携手创业40年,产品从农村走向了全世界。你肯定听说过他们的弟媳,大名鼎鼎的明星黄圣依;却不一定知道,你去过的很多地方,都有他们的产品。

1.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从徐水农村到上海的艰难历程

1980年,保定徐水县南邵庄村,15岁的农民杨建忠和弟弟杨建国,都立志要做一名好木匠。

弟兄俩开始四处游走,给人做工。直到后来去了北京。

在北京一家工厂干活时,他们发现一种生产钢丝绳的“插套机”生意不错,如获至宝,决定把它带回家发扬光大。

于是南邵庄村有了一家“迎春插绳机厂”。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 创业40年的发展之路

(左起)杨建国、杨建忠、姚军战

兄弟俩投了2000元,1800元买了一台旧机床,200元买了工具和零件。两人聪明且勤奋,边学边做,竟然还真的让他们做出了一台。

可是光做出来不行,还得想办法卖出去。河北没有客户,兄弟二人硬是骑着自行车,把机器驮到了北京。到处推销,还是被拒。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 创业40年的发展之路

(身兼多职的弟兄俩)

俩人就合计,到底应该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客户买呢?想来想去,决定让客户先试后买。

“我先用那机器给他干3天活儿,好用他就买。”杨建忠这样说了,客户被他们的诚意打动,就同意了。

“先试后买”的办法,为他们打开了销路。此后的几年里,两人用自行车驮着自己生产的插套机,跑遍了北京、天津和石家庄。

跑市场的过程中,俩人发现客户对绳索的需求更大,于是又开始了生产钢丝绳索。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 创业40年的发展之路

在这个阶段,比他们小十岁的弟弟杨建民,已经上初二了,被安排在工厂里勤工俭学。工友们不知道这个初中生的真实身份,只当是个打零工的孩子。

“每逢寒假暑假,我就跟工人们一起干活,车工、铣工、刨床、磨床、钳工都尝试过,并且都拿到上岗证。”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 创业40年的发展之路

为了打开销路,他们在北京《工人日报》花了200块钱登了广告:

钢丝绳插套机,省事省力省钱,免费使用一个月,好用再付款!

没想到效果特别好,全国各地来的信件每天都堆成一座“小山”。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 创业40年的发展之路

他们在村里开了一次面向全国的订货会,竟然吸引了来自十几个省份的一百多家厂商代表,当时条件不好,这些厂家代表他们都是用自行车从火车站接回来的。

订货会也很成功,396一台的机器,买了一千多台,三十多万。

钢丝绳索的生意越做越大,终于在1992年,“迎春插绳机厂”变成了“飞马吊装器具厂”,厂址也从村里迁到了徐水县城。

同一年,1992年4月,当时已经是著名经济学家的吴敬琏,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这个建议对做实业的人,是一个利好消息。

徐水县的两位杨总,那时还不知道,这个重要建议,几乎决定了当时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的人,未来的命运。

他们更不会想到,未来会成为他们弟妹的那个人,竟然是这位经济学家的表外甥女。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 创业40年的发展之路

一年以后,飞马已经有了“百八十号人”,年产值近300万元。兄弟俩也成了徐水县最早的百万富翁。

他们想把生意做得更大,于是决定去上海。

1994年,杨建忠和杨建国,带着三弟杨建民,以及9名销售人员,来到了上海,成立了一家索具销售公司。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 创业40年的发展之路

左一:青涩的杨子,当时还叫杨建民

初闯上海滩的日子,十分艰辛。人生地不熟,没有门路,前4个月就亏损了12万。兄弟俩还是像十年前初创业的时候一样,带着大家省吃俭用,所有人都拼命地到各家工厂推销自己的产品。

杨建忠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说他们当时“没日没夜地干,将勤补拙,孙子兵法有三十六计,我们用了三十七计。”“少吃、少花,吃最便宜的饭,选择最简单的交通方式——走路和骑自行车。”

就是靠着这样的实干,他们逐渐打开了市场。当年9月至12月,他们赚了20万。有了上海这个根据地,巨力索具开始加速发展。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 创业40年的发展之路

1995年,杨子20岁,已经结束了工厂的勤工俭学,熟知了每一个生产环节,并且成了巨力集团驻上海公司经理。每个周末都要飞往上海处理报表、账目和合同。

这时的黄圣依,经过10年的艺术熏陶,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对于未来的规划,她只知道父母希望她以后学理科,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 创业40年的发展之路

(右二 黄圣依)

黄圣依的父亲黄自强,毕业于清华大学,曾经是留美的学霸,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闸北分校当教授。

那几年,巨力集团上海办事处租的房子,恰好就在闸北分校。所以后来杨子在节目上说,那时候他在和黄教授交朋友。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 创业40年的发展之路

那时的杨子还不知道,这位“朋友”,以后会成为自己的老丈人。

2. 默契的兄弟,争气的产品

杨家兄弟是地道的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南邵庄村人。

没有任何京城背景,也不是富二代。

这双胞胎兄弟俩长得实在是太像了,以至于单独出现的时候,经常会被员工认错。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 创业40年的发展之路

就像很多双胞胎那样,杨家的这对双胞胎兄弟,不仅长得像,彼此心意也相通。从童年到创业,兄弟俩从没吵过架。

两人连唯一的爱好都一样,就是打台球。坐骑也一样,都是已经停产的宝马740li。如果需要外出会客,两人都会换成另一辆同款的奔驰。

即使多年以后,巨力集团已经傲视群雄,兄弟俩还是经常不约而同地穿得一模一样,就算外出参加活动,也难以分辨彼此。

几十年了,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两人仍然是处处心意相通。

后来方便区别,哥哥杨建忠开始刻意地把头发向后梳,梳成“大背头”,这样看上去会更稳重更有派头;弟弟杨建国则剪了寸头。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 创业40年的发展之路

能分出来么?

两人都很勤奋,又能吃苦,对事情的看法常常不谋而合,这样的默契,简直就像一个人的两个分身。

创业找合伙人这事儿,其实就像一只右手找一只左手。

但是费尽心思找到的,往往是另一只右手,而且很多时候,大小还不匹配。

两只右手虽然都很灵活,却很难协同做事。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合伙人总是很难找。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 创业40年的发展之路

老杨家这兄弟俩搭伙创业,就像一个人的左手和右手一起做事,协调得如同一个大脑指挥出来的,可以说是极为难得。

这就让他们的创业之路,少了无数的纠纷,所以他们能够专注在产品上。

这才有了巨力集团的今天。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 创业40年的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历史之家文章收录互联网,如有侵权将立即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