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是什么节日,上元节现在被称为元宵节

2024-05-14 15:30:40 0


上元节现在被称为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这一天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正月十五,所以命为“上元节”,古人称夜为“宵”,所以上元节称为元宵节。

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传统节日元宵节,又叫元夕,道教中,这一天称之为上元节,也称作天官节。

天地水三官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明,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成三元,是天地水三官考校人之功过,定罪福之日,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上元节为天官检勾日,又称天官赐福日。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即已被定于正月十五上辛夜甘泉宫举行(太一为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可见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此日定为重要节日,亦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天官,号:上元九悉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

属玉清境,总主诸天帝王。每逢上元节,即至人间,校戒罪福,并为世间有德之人赐福添禄。此日,道观修斋设醮,民间祈愿祭祀,以求天官赐福。

上元节亦称元宵节,意为“上元节晚上”,代表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

元宵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汤元,将始于除夕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称上元唐末偶称元宵、宋以后也称灯夕、至清朝另称灯节。

在国外,元宵则以The Lantern Festiva为人所知。

传统习俗

上元节是道教斋法规定的修斋日。道教中凡仰仗神力之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度亡等,皆须修斋。因此道观此日均设坛供斋醮神,以求福免灾。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简称“送灯”,也称为“送花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灯”与“丁”谐音。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美其名日“元宝”。

免责声明:历史之家文章收录互联网,如有侵权将立即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